浙江省工艺美术学会
  • 首页
  • 关于学会
    学会概况组织机构学会章程联系方式
  • 新闻动态
    学会新闻 业内资讯 公告通知
  • 学术前沿
    学术沙龙 学术资讯 百家争鸣
  • 政策法规
    国家政策 地方法规
  • 工艺门类
  • 下载专区
    学会资料 政策文件 其它文档
  • 大师名家
    大师介绍 佳作欣赏
  • 会员中心
  • 学术沙龙
  • 学术资讯
  • 百家争鸣

侯样祥:中国工艺美术新趋向—“纯艺术化”有利有弊

发布于:2016-12-10 17:27:17    信息来源:文创中国周报

“双年展”的全称是“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已经举办三届,前两届分别于2012年和2014年举办,今年(2016)是第三届。显然,国内最顶级的综合性艺术研究机构能连续为当代中国工艺美术举办大型的作品展览,对促进和提高中国工艺美术的艺术品格和学术地位意义重大。当然,“双年展”在集中展示当代中国工艺美术的最新创作成果的同时,也成为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创作发展新趋势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仔细而全面地分析三届展会展览的约2000件参展作品,可以发现许多值得创作界关注、理论界研究的新的艺术现象和学术课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中国工艺美术创作呈现出两大新趋向:“纯艺术化”趋向和“贵族化”趋向。如何理性而客观地面对这些新趋向,是艺术理论界不应也不能回避的问题。

侯样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文化学者。1963年生于江西鹰潭。198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同年分配到人民出版社工作。从事新闻出版工作20余年。曾任中国文化报编委,文化艺术出版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编审。为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委,北京市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研究方向涉及历史学、科学人文关系学、艺术学、文化发展战略等。在《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历史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等报刊发表文章近百篇,其中《儒学与现代化》《图书馆喜忧录》《“科学与人文对话”学术座谈会综述》等6篇文章被《新华文摘》全文转摘。策划、主持、主编有国家“八五”规划重点图书“抗日战争史丛书”和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图书《中国学者心中的科学人文》,前者于1995年荣获第二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后者于2002年入选第六届国家图书奖初选。此外还出版有《中国文化产业学术年鉴》《科学与人文对话》《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对话》《我的人文观》《周国桢现代陶艺作品集》等。近年来,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等成功策划大型艺术展览10余次。

何谓工艺美术的“纯艺术化”趋向?就是指工艺美术创作有日益远离日常生活、放弃实用性,靠近诸如“诗书画印”等文人艺术,进而试图成为纯粹的精神性作品的趋向。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的“纯艺术化”趋向,主要表现在作品的“雕塑化”和“绘画化”两个方面。综观连续三届“双年展”约2000件作品,基本上非雕塑即绘画。


对“纯艺术”的追求是工艺美术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读中国工艺美术史或者中国美术史,都不难发现,工艺美术对“纯艺术”的追求,不仅古已有之,而且还是工艺美术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1989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美术全集“(古代部分)60卷证实了这一观点。

“中国美术全集“(古代部分)是对数千年中国美术经典作品的集大成之作,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学术地位最高的一套美术全集。该书除1册“目录”外,在59册正文中,包括“绘画编”21册、“雕塑编”13册、“工艺美术编”12册、“建筑艺术编”6册、“书法篆刻编”7册。其中,“工艺美术编”仅有12册,只占全书的五分之一。但是,该书除了“绘画编”和“书法篆刻编”以外,其他内容如“雕塑编”和“建筑艺术编”等,几乎都是古代手工艺人的创造物或制造物。即使是看起来属于“纯艺术”范畴的“绘画编”和“书法篆刻编”等,也有不少作品是由古代手工艺人完成或参与完成的。如绘画中的壁画、画像石、画像砖、石刻线画等,以及中国古代书法作品由帖向碑的转换等。

由此可见,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在专门为美化日常生活器具服务的同时,还有与日常生活无直接关联的纯艺术创作。遗憾的是,长期对手工艺和工艺美术的误读与贬低,导致人们严重忽视了工艺美术的纯艺术性创作。历史事实证明:纯艺术性追求,并非文人艺术家的专利和独享,它同样是中国古代手工艺人的追求;纯艺术性创作,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没有手工艺人的纯艺术性追求,中国工艺美术史甚至中国美术史都是不完整的。从这个角度讲,在当代工艺美术创作中,呈现的“纯艺术化”现象,是有充分历史依据和历史延续性的。

因此,需要说明的是,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创作的“纯艺术化”趋势,其积极面是十分明显的。其一,从艺术创作角度看,它不仅极大丰富、充实了我国雕塑艺术和绘画艺术等“纯艺术”的内涵和外延,而且极大增强了中国工艺美术的艺术性,对提升其在中国艺术史中的地位产生了积极的推动力。其二,从文化产业发展的角度看,艺术作品的高附加值要远远高于生活日用品,这是众所周知和毋庸置疑的,工艺美术创作的“纯艺术化”趋势,对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无疑作用巨大、意义深远。


为生活日用服务是工艺美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当然,切不可忽视和遗忘的是,中国工艺美术在纯艺术性追求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追求,那就是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数千年的“工”的追求与宿愿。大量历史事实证明,中国历史上的“工”,主要是指手工艺。它是近代“工业革命”之前的中国古代社会的“制造业”。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士农工商”四大基本主体职业体系中,“工”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系,几乎可以说是古代第二产业的全部。在“制造业”即“工”的主导下,中国古代社会的手工艺以生产和制造百姓日常生活用品为主。至于工艺美术,则是这些日常生活用品的“装饰”性元素,其艺术附属性特征和地位显而易见。在这部分工艺美术品里,尽管也不同程度地追求着材质美、技法美、造型美、意境美和思想美,甚至有的作品还要胜过一些纯艺术性创作,但是其任何艺术追求都必须以不损害或改变产品的生活实用性为前提条件。从艺术创作角度看,这无疑会对创作者形成相当大的局限性和阻碍力,没有超人的技艺和本领很难“鱼和熊掌兼得”。长期以来,工艺美术品之所以被视为“下里巴人”之作,或许与这种注重“形而下”的实用性特征有着直接的关联。

然而,必须正视的是,工艺美术这种注重实用性特征的追求,与民间传说、乡间戏剧、传统民俗一样,使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大众,从中得到“生活艺术化”和“艺术平民化”的精神享受。这恰恰是工艺美术比其他任何形式的美术都要更加崇高而伟大之所在。尤其是在传媒十分不发达的古代乡村社会,其意义与价值更加重要。从这个角度进行思考,近年来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大力提倡的“生产性保护”政策的价值和用意就更容易理解了。一句话,为生活日用服务是工艺美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纯艺术化”趋向加重弊端显现

综观前三届“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不难发现,在工艺美术创作中,追求“纯艺术化”的倾向十分明显,甚至有越来越严重之趋势。在三届“双年展”约2000件展品中,绝大多数都属于艺术创作范畴,适合生活实用的屈指可数。即使偶尔有之,也因为被极端艺术化而基本散失了生活日用品的实用属性。至少在展品中,观众已经见不到诸如江浙一带农村普遍使用的雕着图案的对漆之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作了最佳诠释的朱漆马桶之类的展品了。不得不承认的是,“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已经被主办方和参展方共同推向越来越远离日常生活、越来越以艺术创作和艺术作品为主的方向。或许中国工艺美术用几千年时间艰辛塑造的由美化生活和艺术追求两者共同构成的传统,就要在新时代被改变了吗?如何衡量这种改变的利与弊?这是一个当下难以解答的问题。

就目前而言,一些弊端已经显现。在追求“纯艺术化”过程中,工艺美术已经频现“数典而忘其祖”的倾向。一些创作者由于不曾认真阅读和深入领会中国几千年辉煌工艺美术史的缘故,当他们面对来势凶猛的西方现代艺术的冲击时,失去了文化自信,将中国工艺美术传承了数千年的独特技艺、民族传统与艺术风格弃之而后快,一切唯“外来者”马首是瞻,信奉 “凡是西方的便是艺术的”“只有西方的才是当代的”等错误观点。有的人甚至厚颜无耻到将对西方艺术的“模仿”甚至“抄袭”,视作自己所谓的“创新”,结果“糊弄”出一些既失去中国工艺美术之魂,又被西方主流艺术所唾弃的“搞怪物”。这种自掘坟墓式的所谓艺术“创作”或“创新”,不仅是艺品问题,更是人品问题。在当今这个“文化强权”和“文化霸权”的时代,一个民族,尤其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一旦失去了文化自信,是十分悲哀和可怕的事。因此,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已迫在眉睫。为了给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多地保留些香火和血脉,艺术理论界已经到了必须重新反思和认真清理新时期30余年来所谓的中国现代艺术的时候了。

免责声明:凡注明 “信息来源:浙江省工艺美术学会” 的信息,版权均属于浙江省工艺美术学会(www.zjacs.org),转载必须注明来源浙江省工艺美术学会,如违反被发现本站将有权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本站部分文章取之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 service@zjacs.org 删除。
分享到:
返回
你可能感兴趣
  • 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全文版),来了!
    2018-03-05
  • 西方雕塑名家与中国新锐雕塑艺术家交流展在北京举行
    2018-03-09 10:48:04
  • 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报名正式启动!
    2017-09-23
  • 李强木雕:以匠人之心雕琢文化深度
    2018-12-06
  • 侯样祥谈德艺双馨:谁是“大师”?“大师”是谁?
    2017-04-17 17:22:21
  • 党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声:对文艺人才的评价不能只看头衔!
    2018-03-05
  • 马化腾代表:打造中国特色文化IP
    2018-03-05
  • “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在北京博物馆举行
    2018-03-06 10:29:29
  • 卢禹舜:加强主流美术在引导社会风尚中的重要作用
    2018-03-05 16:54:34
  • 侯样祥:中国工艺美术新趋向—“纯艺术化”有利有弊
    2016-12-10 17:27:17
浙江省工艺美术学会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武林广场8号浙江省科协大楼410

邮编:310000

网站:http://www.zjacs.org

总机:0571-87006624

  • 关于学会
    学会概况
    组织机构
    学会章程
    联系方式
  • 新闻动态
    学会新闻
    业内资讯
    公告通知
  • 学术前沿
    学术沙龙
    学术资讯
    百家争鸣
  • 政策法规
    国家政策
    地方法规
  • 下载专区
    学会资料
    政策文件
    其它文档
  • 大师名家
    大师介绍
    佳作欣赏

Copyright © 2017-2018  浙江省工艺美术学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汉墨科技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8006752号  浙公网安备浙公网安备33010302003054号